党委人才工作部 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快速通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人才风采

王辉:“小麦也是我的娃” 

作者::张晴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日期:2013-11-13     浏览次数:

     

不再让父老饿肚皮,50年坚守育良种
王辉:“小麦也是我的娃”

  为了50年前一句“学农业科技,不再让父老饿肚皮”的话,他成了一个痴迷的“麦田守望者”。50年后,他选育的“西农979”,以抗冻害、抗倒伏、抗病害、早熟性、高稳产、高商品率等特性,成为小麦良种中的良种,年实际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2012年跻身全国六大小麦主推品种之一。

  他就是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辉,也是2012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获奖者。

  一个简单梦想

  “学农业科技,不再让父老饿肚皮”

  10月初的陕西杨凌,两场秋雨过后,天气连续放晴。此时正是小麦播种的最佳时节。

  刚过70岁生日的王辉,像往年一样,早早地来到了学校里的试验地,胳膊下夹着笔和记录本,一手拿着装着金色麦种的小信封。

  “小麦育种来不得半点马虎,任何一个环节都要特别仔细。”他一边撒,一边说着。70岁的教授,皮肤黝黑,身材高壮,精神矍铄,更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中老农。

  今年,由于我国小麦主产区遭遇倒春寒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小麦有所减产。但王辉选育的“西农979” 小麦品种,在黄淮流域1000多万亩生产田中仍大获丰收,部分地区依旧保持了年份不好情况下亩产超千斤的高产水平。

  对王辉来说,小麦大丰收,农民得实惠,就是对他的最好激励。青少年时期,没粮吃、饿肚皮的情形深深烙在王辉的心里,“学农业科技,不再让父老饿肚皮”这个单纯的愿望支撑了他一辈子。填报大学志愿时,王辉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中填上了西北农学院农学系。

  1987年,王辉被抽调到育种教研组搞教学,兼职科研工作,配合教学实习和农业生产工作,他一个人在教学标本区的两亩试验地里搞起了育种研究。此后,他像一颗倔强坚韧的麦子,生根发芽、分蘖吐穗。

  开始育种时,王辉没经费、没设备、没人手,整个一“光杆司令”。常规育种所需的经费和设备少,他常常从自己的工资里抠点钱出来买些试验用品,设备通常从家里“顺手牵羊”,或从亲戚那儿“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人手呢,常常是老婆、孩子、亲戚。

  就这样,王辉铺开了“战场”,独立走上了小麦育种的道路,孜孜不倦,乐在其中。

  50年执著坚守

  “一天不看见自己的麦子,我这心里就不踏实”

  王辉的一年和普通人不一样。9月初整地、施肥、划行、分区及布置试验,10月播种,冬春季田间观察记载、抗病鉴定及大田管理,初夏授粉杂交、选择材料,盛夏分类收获、晾晒,7月室内考种、室内选择和试验总结,8月试验安排,再回到9月的整地。如此年复一年。

  每年的“五一”和“十一”假期,王辉都在忙碌中度过,“五一”做杂交,“十一”播种。暑假,在实验室里,寒假,马不停蹄地奔走在关中麦区。

  几次在麦地里,王辉因为长时间蹲着晕倒在地。医生反复告诫不要长时间工作,但他却说,“小麦育种必须深入田间地头,一天不看见自己的麦子,我这心里就不踏实。”晕倒的事,他老伴至今都不知道。 

  早出晚归是王辉工作的常态。在杂交、收获和晾晒时节,由于抢时间,他中午基本不回家,午饭由家人送到地里,有时出门时就自备干粮。工作的忙碌,使王辉由最初的顾不上吃早饭养成了现在不吃早饭的习惯。

  和王辉结婚40余年的马桂霞,给他打了一辈子的下手,什么扬花、授粉、杂交、接病、千粒重、穗粒数等等小麦育种上的专业术语,在马桂霞这个初中数学老师的口中已是如数家珍,却从没享受过和丈夫散一次步的浪漫。

  王辉的4个女儿,对父亲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是我的娃,小麦也是我的娃。”可明显两个“娃”的待遇不一样。

  每年夏季的高温时节,师生们总是会看到王辉拿个凉草席,睡在晒麦场上,亲自守护着自己辛苦一年的宝贝,不容出半点差错。

  育种没有终点

  60岁再育新品种,亩产量再上新台阶

  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白砦村村民丁永和老汉种了一辈子庄稼。提起“西农979”,丁老汉赞不绝口:“不倒秆、产量高,磨出的面筋、白,好吃!”

  不光农民说好,就是与小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驻马店市农科所研究员张自亮也忍不住称赞:“‘西农979’这个品种将很多看似难以协调的优良特性集于一身,实现了半冬耐寒及早熟相结合,高产稳产与优质强筋相结合,多抗与广适相结合,外观商品性良好与内在品质优秀稳定相结合,是一个优势突出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

  “西农979”是王辉历时18年选育,2005年通过国审,具有抗冻害、抗倒伏、抗病害、早熟性、高稳产、高商品率等优异特性,十分适宜在我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黄淮麦区种植。

  “西农979”的优势表现,使其一跃成为河南省第三大小麦种植品种,实际种植面积累计已超过5000万亩,覆盖陕西关中、河南、皖北、苏北、鲁西南等黄淮麦区,仅河南省年推广种植面积就超过600万亩。

  从2002年开始,王辉又带领团队采用常规优化育种方法,在优质、多抗的基础上,围绕大穗、小叶类型开展研究。历时11年选育的新品种“西农165”,今年刚刚通过陕西省审定,亩产量在550―600公斤,比“西农979”还高产。

  王辉觉得,育种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事业,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党委人才工作部 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