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人才工作部 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快速通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留学生活

我在马里兰大学的日子

作者: 贾志华        发布日期:2017-07-05     浏览次数:

     

在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访学生涯结束了,回顾这一年在国外的工作、学习、生活、社会活动,心中思绪万千。

    第一次出国,怀着忐忑的心情踏向陌生的国度,内心的不安可想而知,既有对新环境的恐惧,也有对新生活的渴望。马里兰大学是马里兰州州立大学的旗舰学校,坐落在马州College Park市,靠近美国首都华盛顿东北部,距国会和白宫也仅10英里。初入马大校园,第一印象就是学校没有辉煌的大门,没有高耸的大楼,没有门卫,整个校园建在Anacostia河东北支流和西北支流之间的丘陵地带,地形高低起伏,间或几只小松鼠在草坪和大树间跳跃,整个校园即是城市,城市也是校园,根本没法界定其界限。校园很大,只有开放的街区,学生都分布在学校周围居住,校车线路众多,不同市镇之间来回跑,无论远近均对所有学生和教职工免费乘坐,只需要上车时主动向司机出示ID即可。

    在导师和他太太的热情帮助下很快就开始了在马大的学习和生活。导师亲自带我去找系秘书办理入学手续,带我去找系主任协调办公室,带我去看房,带我去熟悉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和其他与我将来学习和生活有关的校内单位和设施。为进一步让我尽快融入新环境,导师还要求我一旦进入学校范围,避免说汉语,因此,之后的一年,无论是在实验室、课堂上,还是周末在篮球馆、足球场再没听到他和我说一句汉语,使得我就是在和实验室里的中国留学生交流都得不用母语,尽管她也是西安老乡,这也进一步加快了我提高自己英语的交流水平。

    在马大化工系,每个研究领域或方向岗位仅设一人,无论PI是教授、副教授还是助理教授,没有重叠岗位,因此资源共享以及和不同研究室的合作与协作也非常普遍。我从事的是微生物发酵生产高附加值代谢物的代谢调控和高效分离纯化工作,用的主要设备就是发酵罐系统和分离纯化系统,除了自己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之外,系里的发酵中试工厂(BSF)也对我自由开放,化工系的各个实验室之间也互通有无,系里的大型仪器均做到了资源共享,比如最常用的大型高压灭菌锅,就是由研究生负责管理,每个需要用的教师和学生,第一次使用前必须要和负责的学生预约培训后就可自由使用。我在分析产物含量时需要用到HPLC,就直接和隔壁分子催化实验室的PI刘东霞教授发电子邮件联系看能否用他们的设备,她非常慷慨的允许我使用,并专门介绍她的一个研究生负责指导我。BSFKevin博士和Ben博士也在我使用发酵罐系统和分离系统时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总体感觉美国高校同事之间相处还是非常nice的。

    期间也全程随堂听了导师的两门课以及系里另一位教授的课程,感觉美国高校的课堂教学还是非常自由的,示范式教学、讨论式互动教学均信手拈来,学生随时可以向导师举手提问,导师和学生之间问答毫无违和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讲课方式也非常自由,并不照本宣科,只讲述重点和难点,其余均由学生自己课下自主学习,往往布置的作业就是通读整章内容,并写出自己的感想。所以学生几乎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完成作业,这和国内高校很多学生被动学习形成鲜明的对比。期间也曾替导师给学生上过两节课,主要讲我所做工作的研究背景和进展,全英文讲课,而且是给没人学生讲课,当时真是压力山大,不过美国学生还是比较宽容我蹩脚的口语,但是效果还不错,也让我小小的窃喜了下。

    工作之余,导师带我也常参加一些健身锻炼的户外活动,比如骑自行车、爬山、划Kayak、溜冰等,导师今年刚刚60岁,然而却精力充沛,每天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回家途上上下两个大陡坡也如履平地,让我这个年轻人汗颜无比,甚至在周末参加长距离骑车时的朋友也都是60岁左右,最大者68岁甚至比我骑得都快,也经常和他们交流,他们的理念就是健康的身体是生活的最大支柱。

    回国几个月了,脑海中仍然不时闪起那蓝天、白云、青山、碧水,人与自然和谐的场景,也学到了非常多的新理念与新思想,希望将来还有机会出去交流、感悟

党委人才工作部 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