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人才工作部 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快速通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人才论坛

王辉耀:国际人才竞争的现状与主要特点

作者::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日期:2010-11-22     浏览次数:

     

  最近,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出台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标志着中国在下一个10年发展有了人才基础的保障。当今世界,人才争夺越来越激烈,中国如何在世界人才竞争的大趋势中把握机遇,如何更好的调整自己的人才战略,我们应该尽快了解和熟悉国际人才竞争的现状和规律。

  政府和企业,是国际人才争夺与使用的两大主体。一般来说,国际人才竞争多为政府主导、政策保障、市场资源配置。国际人才竞争的加剧,从根本上说是由全球化的进程所决定,尤其是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以及分工协作的深化,必然要求作为高级生产要素的人才走向自由流动,形成能够跨越国界的世界人才市场。同时,经济全球化与人才国际化又相互促进,全球化导致人才国际竞争。反过来,这种国际人才竞争又主宰着各国在全球化中的命运。随着全球化在未来进一步深化,国际人才在世界竞争格局当中还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1.竞争空间全球化,世界各国都面临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大量人才来改变自身落后的局面;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补充大量的高层次人才,来完成工业化、现代化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发达国家因为经济规模庞大,仅仅保持经济增长势头,都需要补充大量的人才。另外,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人口短缺,欧洲国家和日本人口老化。这些国家若要保持现有的人才规模,都需要补充大量外国人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世界各国都急需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这使国际人才竞争呈现激烈化的特征。

  2.竞争对象高端化,高新技术与高级管理人才成为争夺的热点。当今世界各国的政策日益有利于流动性强的生产要素,如资本与高技能人才,越来越不利于流动性低的要素,如低技能劳工。随着信息科技革命、全球产业结构进行快速调整,世界各国在新形势下竞争最激烈的是高新技术、高级管理、高创意的人才以及其它学科的领军人才。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嫌高端人才多,只要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些人才总能创造出远远超过投入的价值。

  3.人才流失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损失超出想象。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人才外流带来了企业外包、汇款投资等诸多收获,是发展中国家在外国直接投资(FDI)之后的第二大外部资金来源。例如2005年世界汇款总额72%约1670亿美元流入了发展中国家。许多研究因此认为人才流失的理论已经落后且过时。但事实上,带来外包业务和汇款投资更多的是人才外流中的环流,人才环流意味着经常性回国或者将来要回国。如果人才外流演变成人才流失,即移民入籍归化所在国,那么人才不但可能不会汇款回祖籍国,还可能会把在祖籍国的财富转移到海外。何况就算把获得的汇款作为输出人才的补偿,也比不上人才流失带来的损失。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报告指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认为,任何人力资本的损失都要小于通过汇款和其它连锁效应带来的补偿。情况是这样吗?”结论是在接受汇款的前 20位发展中国家当中,仅仅只有7个国家在过去25年人均收入年增长率达到了2%以上。

  4.新崛起的国家或地区共同特征是拥有庞大的海外本族裔人才,促成人才回流是关键。全球化进程开始以来,除了早期的欧洲地区之外,后来的新兴的国家或地区,无一例外都有庞大的海外本族裔人才资源。从早期的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到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色列,再到现在的中国大陆、印度、巴西、墨西哥、俄罗斯,都有着庞大的海外族裔人才资源。与此同时,大多数中东国家虽有庞大外来人口,但主要属于外籍劳工,因此虽然通过石油出口成为了“富国”,却并没有成为新兴大国。当然,拥有庞大海外族裔人才也并不能代表什么,国家还必须将这些人才资源转化为自己所有,善加使用。

  5.获得大量人才流入的国家整体上都有获益,获益多少取决于具体情况。各国必然会从高层次人才流入当中受益,但并不是获得高层次人才流入就能获得巨大收益。从人才流入(包括人才回流)当中获益多少,取决于各国自身发展情况、这些人才是否得到合适使用与发挥的空间以及这些人才能否与本土人才资源形成互补效应。概括而言,回归或流入的人才从先进国家携带而来的技能、资金、理念,需要较好的社会环境、优质的经济基础土壤、有效的政府人才制度,才能发挥作用创造效益。

  6.竞争手段多样化,当今世界主要国家都为国际人才竞争不遗余力。传统的国际人才竞争手段是移民、留学、建立海外专家联络站、通过技术合作获得外援等。但在目前,各国为了争夺人才已经不遗余力,挖空心思,耗费重金,手段也逐渐多样化,如通过跨国公司把人才本土化,建立猎头公司猎取人才,甚至超前猎取人才苗子,实施人才孵化计划,等等。

  7.竞争格局多元化,存在人才共享与共赢的现象。全球市场分工的细化以及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导致各国人才需求在层次与类型上有很大的错位。基于这种错位,有了在人才竞争中共赢与合作的可能。例如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就由分属美国、日本、瑞典三国的专家所分享,他们共同攻克了“生物大分子”研究技术难题,成为国际人才合作的典范。人才的共享与跨国合作,能带动各国的文化、科技交流,也是未来全球人才市场的趋势之一。

  8.竞争方式日渐制度化。人才争夺远比物质资源争夺更为复杂,人才是有多重复杂性的活资源。因此,人才资源的争夺不仅要依靠提供好的薪酬待遇、自身国力的强大,更要依靠创造能够适合人才长远发展的基础和环境,以及优化相关政策机制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目前,各国都日益重视建立对人才使用、评估、成长的开放性环境,从过去注重人才使用的短期政策,过渡到有利于人才长期发展的制度建设上来。

  2008年底,我国出台了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人才项目专家”。今年,在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下,我国又出台了我国第一个人才中长期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党和政府正日渐重视国际人才竞争,并加强对“人才强国”战略的贯彻执行,这是未来10年中国人才发展重要保障。


党委人才工作部 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